Tuesday, June 25, 2013

【準爸爸愛妻5大『必殺絕招』】



準媽媽懷孕了,準爸爸驚喜之餘,要為愛妻做點什麼呢?貼心的準爸爸自有愛妻招數,在此傳授你私家「必殺絕招」,保證讓準媽媽心裡喜滋滋的……
  
許多準媽媽在懷孕期間,飲食、心態和機體免疫力等方面都會有很大的變化,這一時期格外需要貼心呵護。所以,在如此的關鍵期,老公一定要能出色地充當妻子全方位的「護理專家」,
陪伴妻子安然度過漫長而關鍵的十個月。
  
準爸爸這時,往往被要當爸爸的喜悅包圍著,可頭腦一定要從幸福的眩暈中冷靜下來,要知道孕育一個健康聰明的寶寶,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須投入許多努力才行。只是,準爸爸都需要做哪些方面的準備呢?

● 愛妻必殺絕招之一:情感呵護
  
準媽媽剛剛懷孕時,通常情緒並不穩定,一下子從輕鬆自在的小婦人變成準媽媽,在心理上需要一點調適,而且對於未來的生活如何來規劃,心中也沒譜,甚至有些恐懼,心情的變數就會比較大;這時,準爸爸要發揮自己的溫柔與體貼,在情感上多呵護妻子,以舒緩她的恐懼心理。
  
首先,準爸爸要保持快樂的心態,向妻子袒露自己的幸福感覺;其次,要多與妻子聊天、談心,比如共同討論寶寶的教育計畫、兒童房的設計等,讓妻子減少因懷孕而產生的恐懼心理,建立起準媽媽的信心,進而能夠坦然面對自身角色的變化;準爸爸還可以陪妻子定期到醫院聽講孕媽咪的相關課程,瞭解孕期的保健與新生兒的養育等知識,多與其他準媽媽交流,逐漸做好孕育新生命的心理準備,並協助孕媽咪建立自信與勇氣,以愉悅的心情期待寶寶來臨的日子。
  
● 愛妻必殺絕招之二:營養保健總動員
  
當準媽媽懷孕3個月左右時,妊娠害喜反應剛剛過去,口味會發生很大變化,可能會特別偏愛某些食物、厭惡某些食物,這不利於胎兒的健康發育,所以準爸爸要有步驟地為準媽媽進補營養食品;一日三餐應以清淡為主,葷素搭配,像魚、胡蘿蔔、番茄、冬瓜和雞蛋都是不可少的,同時還要多變換菜色,免得準媽媽吃膩了。
  
等到準媽媽懷孕6個月左右時,營養和保健就更加重要了,因為胎兒的成長迅速,會大量吸收母體的營養,準媽媽如果不及時地補充各種營養,很容易出現缺乏鈣、鋅、鐵、維生素等情況
,如果是嚴重缺乏鋅、鈣、鐵等,可遵照醫囑有計畫地補充鋅鈣鐵等錠劑;如果不是很嚴重,最好選擇食補,像是魚、蝦、菠菜等,都能有效地補充這些營養成分。如果準媽媽因偏食而不肯配合食補,準爸爸可就要動動腦筋,使用一些「溫柔」的殺手來達到目的哦!

● 愛妻必殺絕招之三:愛心按摩+甜言蜜語
  
女人會在甜言蜜語之下得到滋潤,但是絕對不要做只讓人心動、沒有實際行動的男人,否則製造浪漫久了,女人就會覺得厭煩。孕婦到了懷孕中期,很可能會因體重和壓力而出現手腳浮腫的現象,這時,請你發揮「新好男人」風格,為她分擔一些壓力吧!請在每晚幫太太做手足「馬殺雞」,讓她享受至高無上的待遇。不過,「馬殺雞」絕非捏捏弄弄那麼簡單,要讓準媽媽消腫,最好的辦法是讓她安坐在舒適的躺椅或沙發上,把她的手或腳扛在你的肩上,記得,一定要高於她的心臟位置,然後再用熱水輕輕為她擦拭手腳,幾天持續呵護,可以為她緩解手腳浮腫的症狀。

● 愛妻必殺絕招之四:做好臨產前的心理準備
  
準媽媽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孕育期,有時會顯得情緒厭煩,進入臨產前的煩躁階段,心理承受力也很脆弱,這時特別需要準爸爸在情感上周到的呵護,幫助她穩定情緒、減輕心理壓力,讓她恢復孕育寶寶的快樂與期待,保持健康心態。
  
● 愛妻必殺絕招之五:陪妻子產檢、做入院準備
  
漫長的孕育即將結束,寶寶就要降臨到這個世界,準爸爸可有的忙了。最重要的是,一定要陪妻子到醫院做全面的檢查,幫助醫生瞭解產婦的情況;等拿到詳細的體檢報告後,還要聽取醫生的建議,為準媽媽做好產前的各項準備。做好充分的入院準備工作,會使準媽媽感到安心、安全,減少不適和憂慮情緒,有助於順利生產。接下來,就等待小寶寶出世嘍!

Wednesday, June 19, 2013

【妳必須要出色!】


不少女性婚前是公主,婚後是保姆;有的甚至將地板擦得比自己的臉還亮,不知道她們是否想過,自己的老公是要的是保姆還是優雅的妻子?

千萬不要做“嫌”妻“涼”母!由於男人好色,因此女人就要出色!

可生活中有太多的三轉女人:圍著老公轉,圍著灶台轉,圍著孩子轉;最後轉的完全沒有了自我。捨不得花一點時間,花一點金錢來投資健康,投資美麗。

女人一成不變,男人一定會變!

千萬不要成為:三等、三瓶、三垂、三心女人!
三等女人:等小孩放學,等老公回家,等電視劇開播。
三瓶女人:年輕時是花瓶,中年時醋瓶,老年是藥瓶。
三垂女人:眼袋下垂,胸部下垂,臀部下垂。
三心女人:留在家裡放心,想起來傷心,看著就噁心。

而要擁有三立、三本、三感、三不;練就四養、四如的智慧女性!

三立女人:思想獨立,經濟獨立,能力獨立!

三本女人:有本事,有本錢,有本領。

三感女人:神秘感,新鮮感,距離感。

三不女人:深藏不露,飄忽不定,琢磨不透(讓人領略到霧裡看花,雲中望月之美感)。

四養女人:有修養,懂營養,常保養,重涵養。

四如女人:如花般芳香,如玉般剔透,如水般嬌嫩,如絲般光滑。

哪怕有一天過了七十歲,依然還展現“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健康和美麗。

祝福並希望天下所有女人在愛孩子,愛老公的同時不要忘了愛自己。美麗一個女人、幸福一個家庭、和諧一個社會!

Wednesday, June 12, 2013

【三階段副食品餵養原則】

三階段副食品餵養原則 循序漸進 輕鬆哺餵寶寶有方法!
最初開始進行副食品餵食,最重要的就是媽媽應該懷著輕鬆的心情,只要遵守「每天用湯匙多餵一點」的原則,這樣初期副食品的餵食成功機率會更大,了解三階段副食品的餵養原則,讓寶寶頭好壯壯!

Part 1初期副食品
寶寶出生4個月,體重達到出生時的兩倍或者超過6公斤時,此時是正式開始進行餵副食品的時期,建議媽咪在寶寶出生6個月前,媽咪們就應做好相關準備,屆時才不會手忙腳亂!

4~5個月 添加副食品原則
葉洪小兒科診所院長葉价彬表示,寶寶出生時沒有咀嚼的能力,因此只能靠吸吮母乳或配方奶做為主要的營養來源。當他們逐漸長大後,就必須添加其他食 物,一方面提供奶類所不足的礦物質、維他命等營養素,另一方面訓練咀嚼和吞嚥的能力。寶寶在滿10個月前,90%的腦細胞都會生成,若營養不均衡,也會對 發育帶來很大的影響。以下是添加副食品的建議原則:
.寶寶沒用舌頭推開食物 就可以開始進行
吃慣了母乳或配方奶的寶寶們,只要其他的食物一進入口中,就會本能地用舌頭推開食物。媽咪如果將湯匙或食物放進寶寶的口中,寶寶沒有用舌頭推開食物時,便可以餵副食品。尤其寶寶對大人吃飯的樣子很感興趣,或是當寶寶的嘴巴開始一動一動時,也可以試著讓他們嘗試副食品。

.注意餵副食品的時機
最好選擇在寶寶心情好的時候餵副食品,一般在餵母乳之前,會適當地讓寶寶餓肚子,但寶寶過度飢餓時,無法很快吃下許多食物,所以餵副食品會比較困難,最好避免在他們過度飢餓時餵副食品,建議可在早上10點餵些母乳後,充分地給予寶寶副食品。


寶寶應該吃什麼?
葉价彬醫師表示,這個時期的小寶寶,由於腸胃系統還未發育成熟,應選擇糊狀、天然清淡及不引起過敏的副食品為主:

.從米糊開始餵起:
寶寶出生4個月,胃便能產生分解澱粉的酵素,因此,這個時期應從「米糊」開始餵起,米糊含有鐵等特殊營養素,濃度和母乳、配方奶相似,調配應以水調成糊狀,以米:水=1:10的比例為主,初餵時最好能稍微濃稠一點,一般保持用湯匙傾斜,有一滴滴慢慢流下的濃度即可。

.習慣米糊後 可慢慢加入蔬菜和水果
當寶寶習慣米糊後,可將馬鈴薯、地瓜、胡蘿蔔、甜南瓜等蔬菜,和西瓜、蘋果、梨子等水果,先榨出汁再加入米糊中。與甜味較強的水果相比,建議先放入蔬菜,蔬菜和水果都是維他命B、C的供給源,提供寶寶成長所需。

.每次只添加一種新食材
副食品是寶寶自出生以來首次接觸的食物,應由1~2湯匙開始,從少量逐漸增加,餵不同的食物應間隔2~3天,之後須持續觀察4~7天,如無長紅疹、腹瀉、嘔吐等症狀,則可繼續餵食。相反地,若出現過敏反應,應暫停該食物1~2個月後再嘗試,或向醫師諮詢。

@邊表:初期所需的食材分量和次數
@邊內:

食物群
一餐分量
次數
建議食材

穀類
浸泡過的米5 ~10g
(1~2匙) 1次,將米和水裝在鍋中
,以大火煮沸後轉弱,煮30~40分鐘。 馬鈴薯、米、
燕麥、地瓜
蔬菜類 5~10g
(1~2匙) 1~2次,將蔬菜汁加入米糊中餵食或將蔬菜汁榨出後,熬煮餵食寶寶。 南瓜
水果類 10~20g

1~2次,將果汁榨出後餵食寶寶。 蘋果、梨子、
西瓜
寶寶應該怎麼吃?

.一湯匙一湯匙慢慢加量
每次餵的量都從一湯匙開始慢慢增加,剛開始只用湯匙前端餵一點,3天後,等寶寶適應了就可使用半個湯匙來餵,寶寶完全適應後,可逐漸增加副食品的餵量,初期用小湯匙餵3~10杓即可。

.充分地餵母乳或配方奶
初期的副食品無法成為寶寶主要的營養來源,因此在吃副食品之前、之後
,應充分地餵奶,提供寶寶營養及飽足感。

.使用小而扁平的副食品湯匙
在餵副食品時,最好使用小而扁平的副食品湯匙,將湯匙伸至舌頭的中間位置,有助於訓練寶寶吞嚥副食品。

教你如何正確挑選嬰兒鞋?



認識寶寶的腳ㄚ

特點1:腳底脂肪層比較肥厚

因為寶寶的腳掌脂肪層厚,腳掌的足弓尚未發育完全,無法完全吸震,所以寶寶走起路來總是搖搖晃晃,重心無法像大人一般穩固。

特點2:易流汗

寶寶除了腳掌的脂肪層較厚之外,因為新陳代謝速度較快,所以很容易就滿身大汗。

幼兒的足部發育過程:0~3歲期間是寶寶足部腳骨和形狀的發育時期。寶寶約一歲時開始進入學步期,當寶寶的腳丫還沒發育完全,穿著合適的學步鞋能幫助寶寶穩固重心,保護寶寶脆弱的腳踝。

專家表示,鞋底太軟的學步鞋,支撐力不足,連帶的足部保護力也會下降。當寶寶穿著不合適的鞋子行走時,腳趾頭無法完全伸展,腳掌無法確實貼地,鞋子在無法 有效率的吸震下,久而久之,便容易造成寶寶的腳趾變形彎曲、拇指外翻等情形。時間一久,因為寶寶一直無法順利學步行走,一再的挫折也會影響寶寶的心理健 康。





一雙好童鞋精密構造瞧一瞧

1、楦頭寬鬆符合寶寶的腳掌大小

專家表示,因為寶寶腳掌的足弓尚未發育完全,加上腳趾頭較短,所以當寶寶站立的時候,腳趾頭是呈現張開的狀態,選擇寬楦頭的鞋款,才能讓寶寶的腳趾頭獲得完全伸展。另外也要有足夠的抓地力,讓寶寶在學習走路時更加穩固!

2、吸汗透氣的鞋墊:因為寶寶的腳底很會流汗,鞋墊要吸汗、透氣,才不會讓寶寶穿出一雙臭腳ㄚ。

3、 良好的避震力:無論小朋友在走路或奔跑的時候,擁有良好避震效果的童鞋,可以幫助幼兒分散腳部的壓力。

4、 鞋底的防滑設計:因為寶寶的足弓發育尚未成熟,所以當寶寶在學步階段時,很容易會因為重心不穩而跌倒,因此童鞋的防滑設計,可以幫助寶寶穩固重心、增加安全性。

不同年齡選鞋重點也不同

嬰儿期0~1歲

寶寶還不會走,但是寶寶的腳ㄚ長得很快,要選擇材質摸起來柔軟、穿起來舒適的軟底鞋。

學步期1~3歲

孩子開始學步,要選包覆性佳、鞋底防滑效果好的鞋款。

幼童期3~7歲

孩子的腳掌開始發育,足弓逐漸形成、腳掌變寬, 孩子開始學習自己穿鞋子,可選魔鬼沾設計、好穿脫的款式。因為孩子活動量大,所以要更加重視鞋底避震力佳、鞋墊透氣的款式。





挑一雙好鞋這些重點都要考慮!

1、讓寶寶試穿過再買

專家建議,除非很清楚寶寶的腳ㄚ尺寸,否則還是建議媽咪選購童鞋時,可以帶寶寶試穿再購買。因為各家童鞋廠商的設計跟尺寸都不太一樣,加上每位寶寶的腳掌 厚度不一(有些寶寶的腳掌肉比較多,有些則比較瘦),如果沒有經過試穿、比較,很容易會造成家中放了一堆不合腳的美麗鞋子的窘境。

2、可挑大半號~大1號的尺寸

因為寶寶的腳丫的發育速度很快,以及穿鞋子時,腳ㄚ和鞋子之間就需要一點空隙,倘若再加上襪子的厚度,店家通常會建議消費者,可以購買大半號~1號的尺寸。

3、鞋子的包覆性是否良好?

專家表示,對於剛開始學習走路的小朋友來說,包覆性佳的鞋子可以保護寶寶的雙腳,並提高寶寶學步的穩定度和安全性。所以,針對剛開始學走路的寶寶們,媽咪可以挑選完整包覆腳踝、鞋筒設計為中筒設計的學步鞋款。

4、鞋底要有防滑設計

因為寶寶在學走路時容易跌倒或被絆倒,因此一雙質量好的童鞋,鞋底應有防滑設計,才能保護寶寶的步行安全。





寶寶穿鞋常見疑問

1、寶寶的腳ㄚ一甩,鞋子就甩掉了,這代表鞋子太大還是不合腳?

如果鞋子經常被寶寶甩掉,可能的原因如下:鞋子穿久,整個松掉了。有些童鞋的設計是以彈性材質來固定,通常穿得時候只需往寶寶的腳ㄚ一套,就能穿進去,但 是穿久了,彈性材質會逐漸鬆脫,所以就會造成容易被甩掉的狀況;鞋後跟的空隙過大(鞋子尺寸太大) 如果童鞋的尺寸太大,當寶寶坐在椅子上或手推車上時,很容易一甩就把鞋子甩開了。

2、軟底鞋和硬底鞋,有什麼不同?

專家表示,因為各家廠商針對童鞋的設計都不同,所以如果寶寶還不會走路,尚在學站的階段,那麼如果媽咪想幫寶寶選一雙漂亮、可愛的童鞋,就可以選擇鞋底較 軟、有防滑設計的鞋款。如果當寶寶開始會走幾步之後,就可以讓寶寶開始穿鞋底較硬挺、更強調包覆性的鞋款,因為這時候寶寶走路的時間變長,加上足弓開始發 育,鞋底太軟的鞋款,並無法給予適當的避震力和包覆性。

3、如何觀察這雙鞋子已經太小,該淘汰了呢?

專家建議,媽咪幫寶寶穿好鞋子之後,將媽咪自己的手指伸進鞋內,摸摸看手指距離鞋面的地方、寶寶的腳後跟距離鞋後跟的地方,是否還有一根手指的距離?如果 “手指伸進去,發現鞋子跟寶寶的腳ㄚ之間沒啥空隙、卡得很緊”或“寶寶的腳趾頭很明顯的彎曲”或“媽咪用手指壓看看鞋頭的地方,感覺寶寶的腳趾頭頂到鞋 頭”或“留意鞋子脫下來之後,寶寶的腳上是否有壓迫的痕跡?”或“厚腳跟泛紅”這些狀況都表示,這雙鞋子已經太小,需要幫寶寶換大一號的鞋子了。

嬰兒什麼時候用枕頭好?


人們習慣認為,睡覺就必須枕枕頭,於是就給剛剛出生的新生兒也枕一個小枕頭。我們說這完全不必要,這不利於新生兒正常發育。由於新生兒的脊柱是直的,故平 躺時,背和後腦勺在同一平面上,不會造成肌肉緊繃狀態而導致落枕;加上新生兒的頭大,幾乎與肩同寬,側臥也很自然,新生兒無需枕頭。如果頭部被墊高了,反 而容易形成頭頸彎曲,影響新生兒的呼吸和吞嚥,甚至可能發生意外。為了防止吐奶,嬰兒上半身可略墊高1厘米。



當嬰兒嬰兒什麼時候用枕頭呢?

長到3~4個月,頸部脊柱開始向前彎曲,這時睡覺時可枕一厘米高的枕頭。長到七~八個月開始學坐時,嬰兒胸部脊柱開始向後彎曲,肩也發育增寬,這時孩子睡覺時應枕3厘米高左右的枕頭。過高、過低都不利於睡眠和身體正常發育,常枕高枕頭容易形成駝背。

在民間給新生兒枕上又硬(常用高梁米做的枕頭)又高的枕頭,使新生兒脊柱的發育受到了影響。為了兒童的正常發育,根據新生兒的生理特點、發育特點,不要給新生兒枕枕頭。

寶寶的枕頭過高過低,都會影響呼吸通暢和頸部的血液循環,影響睡眠的質量和白天的精神狀態。

那麼寶寶的枕頭究竟多高合適呢?

這要根據寶寶年齡和生理特點來確定。月子裡的寶寶,脊柱基本是直的,頭相對較大,幾乎與肩同寬,平臥時,後腦勺和背部處於同一平面,因此沒有必要使用枕頭,也可用成人洗臉的毛巾疊成四折當枕頭用。

寶寶到3個月會抬頭時,脊柱頸段出現前突的頸曲,隨著軀體的發育,肩部也逐漸增寬寬。這時為使睡眠時體位合適,就應始用枕頭了。

嬰兒的枕頭的高度3-4厘米左右,兒童則為6-9厘米。

寶寶的枕頭軟硬度也要合適。過硬易造成扁頭偏臉等畸形,還會把枕部的一圈頭髮磨掉而出現枕禿,家長常由此誤認為寶寶患了佝僂病;過於鬆軟而大的枕頭,會使小年齡的寶寶新生兒發生窒息的危險。

嬰兒的枕頭要常洗曬。孩子睡覺時,有時出汗,有時因哭叫流淚,枕頭上會留下許多汗漬或污垢。所以,必須經常給孩子洗曬枕頭,最好每年換一兩次枕芯,保持枕頭的清潔、乾爽、無異味,以免引發一些過敏性疾病,皮膚病。

切莫讓寶寶肚臍“生病”



 很多寶寶在換尿布或是換衣褲的時候都會哭鬧,碰到這樣的情況,媽媽們可不要大意。檢查一下寶寶的肚臍是否有異樣,“生病”了的肚臍被尿布或是衣褲摩擦可 是很疼的,更重要的是,肚臍疾病可引發寶寶全身的感染,甚至會危及生命。我們總結出寶寶常見的三種肚臍疾病,幫助媽媽們熟知早期症狀,並掌握判斷方法和護 理對策。

新生兒肚臍護理步步為營
  
  臍帶是寶寶在媽媽肚子里和媽媽(胎盤)聯繫的通道,胎儿期間所需的營養物質都是通過臍帶的輸送獲得的。一般來說,寶寶出生後臍帶在24—48小時裡就 自然乾癟了,3—4天后開始脫落,10天到半個月自行癒合。臍帶正常脫落後,媽媽在寶寶的臍窩內可塗些紫藥水消毒。而臍帶脫落後的痂疤,則要耐心地等其自 行脫落,不要人為地把它挖掉。

  斷臍後的創面是細菌入侵的門戶,在寶寶臍帶脫落未癒合前,媽媽們應該小心護理,切不可讓寶寶的臍部碰水。讓臍部保持乾燥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保護措 施。同時,為了不讓寶寶的尿液浸濕臍部,媽媽要給寶寶勤換尿布。若寶寶的肚臍有碰濕的情況,應立即用棉布吸乾,同時切不可把爽身粉撒在肚臍的周圍。等到寶 寶出生一個月左右,臍帶癒合並乾燥後,媽媽才能讓寶寶的肚臍碰水,在澡盆裡坐浴。
  由於寶寶的抵抗力差,細菌又容易在臍部生長繁殖。因此,細菌極易從寶寶的肚臍侵入體內,引起新生兒臍炎、臍肉芽腫、臍疝氣等其他臍部疾病。
  肚臍中間發紅、潮濕
  這是新生兒臍炎
  感染黃色葡萄球菌等細菌是導致新生兒臍炎的主要原因,細菌還可以通過肚臍這個門戶進入血液,引起新生兒敗血症。患急性臍炎的寶寶,還常伴有厭食、嘔吐、發熱等表現。媽媽們切不可大意。
  症狀&護理
  1、寶寶自出生後肚臍癒合時間過長,超過一個半個月。
  2、臍部潮濕,臍部周圍的皮膚又紅又腫。
  3、臍部有出血甚至流膿現象,且分泌物伴有異味時。
  4、臍孔深處出現淺紅色小圓點,觸碰後有血滲出。當寶寶出現以上情況時,媽媽應懷疑寶寶得臍炎了。

給男寶寶做正確的如廁訓練



男孩跟女孩在身體構造方面有著明顯的差異,進行如廁訓練的時候這些差異就更突出了。對於男孩,我們該如何有針對性的對其進行如廁訓練呢?



如廁訓練:要等待適當的時機

如廁訓練成功的關鍵在於等你的兒子確實能夠做了再開始進行。儘管有些孩子可以在18個月那麼小時就開始,但也有些孩子可能要等到4歲後才能準備好去學。可能你已經發現了,男孩比女孩用尿布的時間要長些,而老二、老三總是比老大學得快。

沒有什麼理由讓你搶著早訓練孩子:研究表明,如果家長給孩子進行如廁訓練太早,這個過程只會更長。換句話說,無論何時開始,最終完成如廁訓練的時間都一樣。所以,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對照我們的清單看看你的兒子是否已準備好進行如廁訓練了。

一旦你確定你的兒子已經準備好了,就要注意時機。確保寶寶的日常生活習慣已經建立好了,如果他剛開始上幼兒園或是新添了一個小弟弟或小妹妹,可能不那麼願意接受變化或覺得這項新挑戰太難了。等到他似乎樂意接受新事物時再說,這樣你的如廁訓練就會成功。

如廁訓練:教他先學會坐,然後再站

由於大小便經常一起排出來,所以一開始應該先讓你的兒子在大小便的時候都坐下,這樣他就能明白兩者都應該在便盆裡完成。用這種方式,他就不會由於小便時可以到處濺的樂趣而分散注意力了,並能學會在你需要他注意的時候集中註意力掌握基本程序。

等寶寶看上去樂意用便盆或兒童馬桶圈時,就讓他試著站著尿,一開始,你需要買個防滑的小凳子讓他站在上面。不必催他,他願意站多久就站多久。如果寶寶不願意這樣小便,可以試著在馬桶裡放些可沖走的小東西讓他練習瞄準,不過你得準備好在他練習的過程中要收拾幾次爛攤子。

如廁訓練:讓他觀察並學習

寶寶們通過模仿來學習,觀察你上廁所是如廁訓練自然的第一步。家裡有個樂意示範的男性樣板是個關鍵,如果他願意,就讓你兒子跟爸爸、叔叔或其他家裡的男性 朋友一起去廁所,觀察他小便。寶寶可能會注意到爸爸上廁所的方式跟媽媽不同,這會為你向他解釋男孩子上廁所的基本方式提供最好的機會。

1、有樣學樣。讓小孩先看看“大哥哥”、父親或者叔叔伯伯是怎麼小便的,他會更有興趣學習他們那樣站著小便。

2、借助腳踏。學會準確瞄準目標不是件易事,尤其是小孩的屁股可能低於馬桶邊緣的位置時。你可以在馬桶前面放上一個穩固的腳踏或小凳,讓小孩更容易完成任務。

3、注意安全。確保馬桶的蓋子或廁板不會砸到孩子。

4、對準目標。鼓勵孩子小便時朝馬桶中心瞄準,以防灑得到處都是。

5、遊戲教學。增加一些遊戲的元素,讓整個訓練過程更加有趣,如瞄準遊戲,變色遊戲等等。

6、保持衛生。鼓勵孩子將灑到別處的尿液用廁紙擦掉,然後洗手。



如廁訓練:購買正確的用具

大多數專家建議購買一個便盆,這樣你的寶寶可以“宣稱”這是他自己的,而且也讓他覺得用起來比正常尺寸的馬桶更安全。有些小孩會害怕掉進馬桶裡,他們的這 種恐懼感會妨礙如廁訓練。如果你更願意買安在你的馬桶上的兒童馬桶圈或訓練器,一定要確保它坐上去舒服、安全,安裝牢固。

如廁訓練:讓你的孩子適應便盆

在如廁訓練一開始,寶寶首先需要習慣於用便盆的主意。先讓他知道便盆或兒童馬桶圈是他專用的,你可以在上面寫上他的名字或讓他粘上些小貼畫做裝飾,使它成 為寶寶的專用品,然後試著讓寶寶穿著褲子坐上去。這樣練習1週左右之後,建議他試試摘掉尿布但穿著褲子用便盆。如果他看上去很抗拒,一定忍著別強迫他。那 樣只會造成爭執,破壞整個訓練過程。

如果你的孩子有一個最喜歡的娃娃或填充動物,試試用它來演示用便盆。大部分孩子都樂意看他們最喜歡的玩具做這一系列動作,而且用這種方式,他們學到的要比 你告訴他們怎麼做多。有些父母甚至給這個娃娃或填充動物製作一個臨時便盆,當你的孩子待在他的便盆上時,他最喜歡的玩具也可以坐在自己的小便盆上。

如廁訓練:給他買些好玩的內褲

讓你的兒子把注意力集中在完成如廁訓練後的好處上,帶他去做一件特別的事:買內褲。讓寶寶知道他可以自己選擇任何他想要的內褲,印有超級英雄人物、拳擊手 或他最喜歡的電視人物的內褲通常都是大熱門。早點開始宣傳這次購買行動,讓他很興奮自己夠大了,能像爸爸或大哥哥一樣使用便盆並穿“真正的”內褲。

如廁訓練:制定一個訓練時間表

讓你的寶寶擺脫尿布取決於你的日常時間表,以及是否有其他人照看你兒子,比如保姆。如果有,你有必要跟保姆或幼兒園老師協調寶寶如廁訓練的策略。

你必須決定,是給寶寶反复換著用尿布和內褲,還是乾脆讓寶寶一直穿內褲。雖然一次性的成長褲很方便,不過,很多專家和家長發現最好讓孩子直接穿內褲或可洗 的布訓練褲,這樣當你的兒子尿褲子了,他馬上就能感覺到。當然,那樣很可能你就要多洗幾次褲子。如果你不知道怎麼做最好,不妨跟醫生或其他家長聊聊。至少 在一段時間內,在晚上或外出較長時,你還是需要給寶寶用尿布或一次性成長褲。

如廁訓練:讓寶寶有時候光光屁股

沒有什麼能像有時讓寶寶光著屁股那樣有助於他弄明白什麼時候需要上廁所了。寶寶玩的時候,把便盆放在​​容易拿的地方,鼓勵他時不時坐上去一會。當然,如 果讓他光著屁股玩,就別太在意他偶爾會把地弄髒(在地毯上鋪上塑料布會有幫助)。觀察他有便意的信號,比如在一個地方單腳跳,抓自己的生殖器等等,然後提 示他該上廁所了。你可以連續幾天這麼做、每天晚上家里人都在的時候這麼做,或只在周末這麼做,完全由你決定。你的孩子不帶尿布的時間越多,學的就會越快。

如廁訓練:慶祝寶寶的成功

寶寶不可避免地會出些小意外,但最終他會感受到在便盆中留下東西的樂趣。這時,應該大肆渲染好好慶祝一番,用“大小伙子”的特殊待遇獎勵寶寶,比如看一個 新的錄像/dvd或多講一個睡前故事,藉此來強調他達到了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但也別把每次用便盆都搞的那麼隆重,否則寶寶會開始感到緊張,並在這種過分的 注意下覺得害羞。

如廁訓練:如果一開始寶寶沒有成功,就一次一次的再試試

跟學其他技巧一樣,寶寶用便盆越多,就能掌握得越好。不過,你也可以想辦法讓這個過程對他來說更容易。給寶寶穿寬鬆的衣褲,讓他很容易就能脫下來,或是給 他買大一號的內褲。如果他還不習慣用便盆的這個想法,別反應過度或懲罰他。沒什麼比讓一個孩子對小意外感到煩惱能更快地破壞如廁訓練了。

如廁訓練:增添趣味因子

如果你在進行如廁訓練時能運用一點想像力,寶寶就更有可能在整個過程中充滿動力。在馬桶的水里滴幾滴紅墨水,寶寶看到自己把水變成紅色會大吃一驚的。在馬 桶邊放幾本寶寶喜歡的書,這樣他上廁所時就可以看了,如果是你給他讀就更好了。也許他還樂意剪出一些紙片的形狀,扔進馬桶裡在小便時練習瞄準呢。

如果寶寶在如廁訓練的過程中開始沒興趣了,你可以考慮提供一些獎品。一個常用的方法就是用小貼畫或日曆來記錄他在訓練中取得的進步。每次他自己去用馬桶了,就可以得到一個小貼畫貼到日曆上作標記。

看到小貼畫越積越多,會讓寶寶倍受鼓舞。如果僅有小貼畫還不夠激動人心,你還可以提供一些額外的獎品,比如在寶寶存夠一定數量的小貼畫或連續一定天數都沒有尿褲子時,可以到超市買些糖果,或是給他買一個他一直想要的玩具。



如廁訓練:進入夜間訓練

一旦你的兒子白天能不尿褲子了,你就能開始設計夜間如廁訓練的遊戲了。等到他已經徹底完成瞭如廁訓練,你就可以開始在早晨和寶寶白天小睡後檢查他的尿布,看濕了沒有。很多孩子在學會使用馬桶的6個月內,就能開始在下午小睡時不尿尿了。

夜間的如廁訓練更難一些,因為不僅要看寶寶的身體是否能在較長時間內憋住尿,而且看他睡得有多沉。如果他想睡覺的時候不帶尿布,就買一個隔尿墊,讓他不帶 尿布睡。如果試了幾個晚上,發現他還不能憋住尿,就再給他帶上尿布,但別對此指指點點。只要告訴寶寶他的身體還不能做到晚上不撒尿,安慰他他很快就能長 大,到時候再試試。

如果5個晚上有3個你的孩子都能憋住尿,那你就再堅持一下。下午5點之後控制寶寶喝水或飲料的量,在你睡覺之前把他叫醒,讓他最後再去小便一次,都有助於他晚上不尿床。如果你的孩子好長時間都不能夜裡不尿床,也別太擔心:至少到寶寶7歲,晚上尿床都被認為是正常的。

如廁訓練:完全擺脫尿布

當你的孩子準備好完全擺脫尿佈時,他已經學到很多了。讓他把他剩下的尿布送給一個有更小的孩子的家庭,或者全部收拾起來一次都扔掉,用這種方式來告訴大家,他已經不用尿布了,讓他對自己的“成就”更驕傲。

Tuesday, June 11, 2013

巧妙應對寶寶這些“第一次”



 在寶寶的不斷成長中,會出現很多的“第一次”:第一次笑出聲音、第一次跌倒……確實讓父母既喜悅又擔憂。新手家長們要注意了,面對寶寶的種種“第一次”,怎樣應對才是正確的做法呢?

精彩的第一次
  寶寶第一次跌倒
  當寶寶第一次學習走路,可能稍不留意就會跌倒,大多數的寶寶摔倒之後,都會坐在地上大哭起來。而父母通常的反應是把寶寶抱起來又親又哄。
  應對辦法:寶寶摔倒後父母馬上去哄他,這樣就會讓孩子形成一種心理暗示,以為只要一哭爸爸媽媽就會哄自己。因此,寶寶第一次摔倒後,父母應該狠下心來不要去抱他,而是要鼓勵寶寶,告訴他要自己爬起來,這樣才是最棒的。等寶寶實在站不起來了,再扶他一把。
  寶寶的第一次好奇心
  當寶寶可以扶著物體走路時,他的視野就開闊多了,好奇心也隨之而來。寶寶會時常將一些他感興趣的東西往嘴裡放,或是無意中搞些破壞。
  應對辦法:如果父母因為寶寶的一些小破壞行為而大發雷霆,可能會無意中扼殺了寶寶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心。當發現寶寶開始對周圍事物感到好奇時,不妨藉此機會對他進行現場教育。例如當寶寶拿起物品“端詳”一番時,可以耐心地跟寶寶進行解說,讓他從中認識更多的事物。
  寶寶第一次獨立睡
  寶寶第一次獨立睡小床時,極大多數都會嚎啕大哭。哭鬧久了父母往往就“心軟”地把孩子摟回到身邊睡。有些家長甚至會產生僥倖心理,認為現在寶寶還太小,等長大一些的時候再讓他獨立睡。
  應對辦法:孩子獨自睡要從小開始培養,當孩子與大人同睡已習以為常時,就會很難適應了。其實,早在寶寶幾周大到三個月齡前這個階段,就可以讓他獨立睡 一張小床了。如果寶寶已經較大了,第一次讓他獨立睡時,首先要告訴他每個人要有自己的床睡覺,睡前給他講個故事,然後道晚安。如果寶寶還小,不妨在他的小 床上放置他喜歡的玩具,讓寶寶清醒的時候可以自己玩耍一會,不用馬上哭著找大人陪伴。
  寶寶第一次拿勺子吃飯
  寶寶第一次學吃飯時,有時會出現不願吃飯,而是喜歡玩飯,或者不喜歡用勺子,直接用手抓飯等等的壞習慣。
  應對辦法:孩子坐在寶寶椅上,與大人一起吃飯時,其實他就已經在觀察與模仿大人吃飯了。只是此時寶寶的手指抓握力量與協調力不夠,手眼協調能力還不夠 精準,所以還不能完成標準的吃飯動作。因此,家長要耐心地讓孩子學會獨立吃飯,千萬不要促催孩子。平時多給寶寶玩一些可以鍛煉三指運動的玩具,提高寶寶的 手指運動與手眼協調能力。
  寶寶第一次鬧脾氣
  寶寶慢慢長大後,會逐漸有自己的小主見,看上了自己喜歡的東西,更是非要不可,滿足不了就哭鬧。
  應對辦法:寶寶提出無理要求時,家長不斷妥協就會在無形中助長了孩子用哭鬧解決問題的行為,最終釀成了寶寶的任性性格。所以,寶寶第一次提無理要求 時,家長就要堅決地予以製止。採用冷處理的方式,先用簡單的語言進行嚴厲的批評,告訴孩子他的要求不合理,然後儘快轉移孩子注意力,吸引孩子去關注別的感 興趣的事物。

2-3個月寶寶的行為發展大解讀



  寶寶2-3個月的時候會出現一些階段性的動作和心理,這是寶寶成長過程中的行為發展,比如像吸允手指的行為,一些家長擔心寶寶會養成吮手指的不好習 慣,其實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這樣的行為會減少,而像寶寶耍脾氣這樣的行為,每個寶寶都有他的特殊性哦,家長可以根據寶寶的性格、氣質加以指引呢。

2-3個月寶寶的啟智訓練
  1、耍脾氣
  寶寶年紀小小就已經會發脾氣了,這一點都不奇怪哦,如果媽媽只顧著看電視不關注寶寶,寶寶就會依依呀呀地哭喊起來耍脾氣抗議呢!寶寶或許還會無緣無故 地哭,無論爸媽怎麼抱他、哄他、親他,使出渾身解數寶寶都還是不買賬,爸媽曾一度擔心可能是寶寶的身體哪裡不舒服了。然後寶寶突然聽到一些音樂,或者換奶 奶抱抱,寶寶又開始傻傻地笑起來。
  其實面對寶寶的這些性情大變,最好的辦法就是換一換人,或者環境。如果媽媽哄沒有效果,就讓爸爸抱抱,或許更能讓寶寶安靜下來;如果換人都沒用,那麼可以帶寶寶出去逛逛,或者播放一些音樂,用新環境來轉移一下寶寶的注意力。
  2、認生
  快到3個月的時候,有些寶寶就能夠認生了,一旦寶寶感知道有陌生人靠近,或者是陌生人想要抱抱他,他都會很不給別人面子地大聲哭喊。如果家里人少,日常只是爸媽和保姆在照顧的話,寶寶的陌生人焦慮會更甚。
  有一些人認為寶寶認生是聰明的表現,其實寶寶認生更多是和少見人有關,一部分也是與性格有關,這樣的寶寶可能不容易與人交往。一般隨著年齡的增長,寶 寶的陌生人焦慮會減緩很多。如果寶寶怕生不讓抱或者親親,家長便不要勉強他了。家長平時可以多抱著寶寶出去走走,見見親戚朋友,更多接觸生人的機會能夠逐 漸消除寶寶對陌生人的恐懼。

  3、吸吮手指
  2-3個月的寶寶總是喜歡把小手或者大拇指伸到嘴裡吸吮,很多媽媽因為怕寶寶養成吸手指癖好,就加以糾正,這是不科學的。這個時期的寶寶吸吮手指是一種無意識的行為,和媽媽的哺乳有著密切的關係,但也並非說明寶寶是餓了,媽媽要趕緊給寶寶餵奶。
  寶寶的這種吸吮行為是一種運動能力發展的體現,寶寶能夠把手準確地放到嘴裡吸吮其實是一個很了不起的進步呢!所以家長不必急於製止寶寶的這種行為哦。
  如果寶寶在半歲以後還是經常出現吸吮手指的行為,那麼媽媽可以對寶寶稍加引導,但不是打寶寶的手嚴厲告誡他不准這樣做,而是適當地轉移寶寶的注意力,比如媽媽可以將小玩具塞到寶寶手上,或者握住寶寶的手和他說話。這樣能夠很好地消退寶寶的這種吮手指的行為哦。
  4、踢被子
  寶寶竟然開始踢被子了,是因為被子讓他感覺很熱呢還是因為寶寶是在調皮呢?媽媽給寶寶換上一張薄一點的被子,還是照樣被寶寶一腳踢開。寶寶毫不費力地將被子踢開,而且非常高興地舞動四肢,嘎嘎笑出聲來。
  寶寶這是在和媽媽比賽呢,看你蓋得快還是我的“旋風腿”踢得快。寶寶踢動雙腿其實也是在鍛煉寶寶的腿部肌肉呢,面對如此“好勝”的寶寶,媽媽就別把被子蓋到寶寶的腳上,讓腳露在外面,讓他有空間練習“旋風踢”但又不輕易著涼。
  媽媽平時也可以抓住寶寶的小腳,幫寶寶做一些腿部運動,有時候寶寶會將踢腿的力量使在你手上,你會發現,寶寶小腿的力量還真不小呢!精彩推薦:如何與 0-3個月的寶寶交流導讀: 0-3個月的時候,寶寶的感應能力非常強,可以每天換不同顏色的玩具給他看,寶寶馬上就知道了。

看寶寶小手知寶寶心事



剛出生不久的寶寶,雖然不會說話,但是會用手指來表達自己的要求,父母只要仔細觀察,就能輕鬆地領悟寶寶的手指語言。  

小手張開、手指向前伸展:寶寶帶著愉快的心情醒來時小手通常是這樣的動作,這是他在邀請身邊的父母和自己一起玩。   

小手的指頭放鬆地彎著:這時寶寶已經不再東張西望,他的手臂也鬆軟地耷拉下來,說明寶寶已經累了,想睡覺了。   

小手捏著鬆鬆的拳頭:寶寶在睡眠中會有這種手勢,說明他正在做夢,他的眼球在眼皮下輕輕地轉動,有時還會發出輕輕的鼾聲。其實,夢中的寶寶睡得併不深,隨時可能會醒來。   

小手緊緊地握著拳頭:寶寶緊張時通常會有這樣的動作,這時或許寶寶是害怕某個陌生環境或人,也可能是他的小肚子有些不舒服。   

手臂放鬆、小手輕輕地握著:這時的寶寶正心滿意足地享受著美妙的時光,他願意獨自呆著,而不需要外來的干擾。

不打不罵10大教育孩子法則


專家介紹,親子之間的溝通應該是真誠而沒有距離的,家長可以很誠實地將自己的擔心或情緒解釋給孩子聽,讓孩子了解他的行為會讓你難過,或是會讓你擔心、懼怕。有些家長又時常感到很為難,因為除了打罵之外,他們似乎總是難以找到有效的教養方法。



事實上,家長是能夠做好的,不打不罵,同樣能夠教育出好孩子。首先,我們看看家長打罵孩子的常見原因,然後再來尋找應對的方法。

打罵孩子的常見原因

當被問到為什麼要打罵孩子時,許多家長的回答都是“不聽管教”。

其實當父母在打罵孩子的時候,總是把原因全部推到孩子身上,認為是孩子逼自己這樣去做,卻很少去尋求其他的方式來教導孩子。

其實,不管用什麼管教方式來對待孩子,其責任都要由父母來擔起,而不是孩子。

正是因為家長不願意花心思去尋找其他的教育方法,所以才會有打罵的草率表現。

一般來說,家長之所以要打罵孩子,主要有以下4大原因:

1、傳統教養觀念

不可否認,傳統的教養觀念對我們仍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例如“ 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等。

因為在傳統觀念中,父母與孩子的關係就是上對下,並沒有尊重孩子、和孩子平等相處的概念。傳統文化的尊重多放在平輩的相處上,但在親子關係中卻十分欠缺。

2、自我情緒管理不佳

如果家長的心智不夠成熟,那麼對孩子而言就是很沉重的壓力與包袱。

當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或挫折時,有些家長就容易把怨氣發洩到孩子身上。當家長對自己生活或工作的期望無法滿足時,就更希望孩子可以完全按照他的指示來行事,一旦孩子的表現不能令家長滿意,那麼家長多半會打罵上前。

3、熟悉的成長經驗

由於沒有及時接受新知識,或是經驗不足,所以有些家長就直接就套用原來父母的管教模式,只要不順父母的意,就會受到這樣的打罵處罰。

因此,當他無法使自己的孩子照他的方式來做事或生活時,也就喜歡用最熟悉的方式管教孩子。

4、尋求快速方便的方法

有些家長懶得思考其他的方法來管教孩子,認為打罵教育最方便,見效也最快。

因此,每當孩子犯錯的時候,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處罰孩子。

很少有父母天生就會教孩子,也很少有父母能自然而然地成為育兒高手。要想做一個成功的父母,就需要不斷地充實新知識。

如果您從小就沒有得到太多良好的教育體驗,現在又很難去思考應該如何對待孩子,那麼請參考一下專家提出的10個方法。



不打不罵的10大管教妙法:

1、多多了解孩子

在忙於生計的同時,家長一定要抽出時間來多了解孩子,與孩子、保姆、孩子的老師多多溝通,盡量對孩子在幼兒園和家庭中的表現有一個全面把握。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誤解。

這樣一旦孩子真有不聽話的時候,也能比較明白應該如何去引導孩子。

2、吸收教育知識

社會在變化,孩子的成長環境也在變化,那麼教養方式自然也要不斷進步。

身為家長,就要責無旁貸地主動吸收教育新知。

在傳統的親子教育方式中,多半是父母用權威來教育孩子,而打罵處罰更是權威教育的重要方法。

吸收新知可以幫助家長跳出自己的成長經驗,及時調整自己的教育觀念。

3、耐心傾聽孩子

如果是氣急攻心的家長,在面對不聽管教的孩子時,通常最直接的反應就是破口大罵。

此時,程桂英老師建議家長先冷靜下來,嘗試著多一分耐心,問問孩子這麼做的原因是什麼。

當家長的心思已經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並想辦法幫孩子解決問題時,也許就會發現孩子的行為其實是情有可原的,並且也已經釋放掉了很多負面的情緒。

4、真正放下身段

有些家長總喜歡在孩子麵前保持威嚴,習慣用以上對下的態度來對待孩子。

因此,每當孩子犯錯的時候,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處罰孩子。

對此程桂英老師特別建議,希望家長真正放下身段,從內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氣跟孩子說話,將孩子當做成人一樣給予尊重。

不要總是對孩子說“不”,而是要給孩子選擇題,讓孩子自己做決定。

如果孩子的年齡足夠大,表達能力沒有問題,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提出解決方案或替代辦法。

5、跟孩子講道理

除了平時的告誡之外,家長也要在實際的情境中教導孩子一定的道理。

讓孩子有同理心,讓他從其他人的角度去體會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為會如何影響他人。

至於解說道理的方式,則可依孩子的年齡來選擇講解的深度,特別小的孩子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來進行。



6、讓孩子去體驗

如果孩子老是聽不進大人的話,那麼在保證安全和沒有惡劣後果的前提下,家長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會“自食惡果”的滋味。通過自身的切實體驗,孩子將能深刻領悟到家長的教導有多麼正確和重要。

7、同孩子做協商

不要總是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心意去生活,那麼不只是孩子痛苦,就連大人也很痛苦。

孩子也是人,當然有他自己想做的事,因此,同孩子做協商,各退一步也許是很好的方法。比如當孩子想要跳沙發,而家長卻有事情要思考的時候,就可以請孩子去臥室的床上跳,或者請他等一會再跳,或者等家長把事情處理完,再帶孩子去公園盡情地跳。

8、盛怒時不管教孩子

在極度憤怒的狀況下,家長肯定無法以理性的方式來管教孩子。

所以,當家長無論如何也平靜不下來的時候,程桂英老師建議家長暫時離開現場,或是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去做別的事,如打電話給朋友聊天、聽音樂等。等自己平靜下來以後,再和孩子好好談談。

9、修正對孩子的期望

有時家長真的太過於求好心切了,常常拿自己都做不到的標準來要求孩子。

(或許是家長自以為能夠做到,但實際上從來沒有做到過!)要知道,孩子年齡還小,有好動、固執、健忘等表現都很正常。

家長如果真的要對孩子有所要求,也一定要考慮孩子的成長狀況,不要總是拿放大鏡去看待孩子的表現。

10、真誠對待孩子

有些家長在與孩子做溝通的時候,總是喜歡用指責或命令式的語氣,這常常讓孩子難以接受。

據程專家介紹,親子之間的溝通應該是真誠而沒有距離的,家長可以很誠實地將自己的擔心或情緒解釋給孩子聽,讓孩子了解他的行為會讓你難過,或是會讓你擔心、懼怕。

只要語氣是平和的、態度是真誠的,你就會發現,其實孩子是很樂意體貼爸爸媽媽的

【盡量不做這五種媽媽】



1.炸彈媽媽:像一顆定時炸彈,孩子吵鬧或不聽話,就會引爆。


2.比較媽媽:總喜歡把自家孩子跟別人比較。


3.週末媽媽:平時工作,只有周末才見面。


4.緊張媽媽:神經緊繃,孩子一有風吹草動,就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


5.口水媽媽:媽媽的囉嗦過了頭,孩子一邊點頭, 一邊心早已飛走了。

新生兒耳屎多是掏還是不掏?



◎新生兒耳屎多,是掏還是不掏?

小寶寶的外耳道還遠沒有發育成熟,而且外耳道由於大多呈扁平縫隙狀,不容易操作,加上耳內皮膚很嬌嫩,經常掏耳屎很容易造成一些不良後果:輕者掏傷耳內皮膚而引起炎症,生癤長瘡,嚴重的可能會把鼓膜捅破,導致寶寶聽力損傷。

臨床醫生還發現,經常掏耳屎,會使外耳道的皮膚因為經常受到刺激而形成外耳道乳頭狀瘤。雖然它是良性的,可以用手術的方法切除,​​但切除後容易復發,而多次復發後​​就有可能轉化為癌症,對生命構成威脅。

由此,你就可以了解為什麼要“善待”寶寶的耳屎了。一般來說,耳屎會隨著寶寶的咀嚼、張口或打哈欠的活動,借助於下頜等關節的運動而自行脫落,並排出耳道,所以你並不需要擔心。

◎耳屎的作用

你也許會覺得不可思議,因為一般都認為耳屎是無用的廢物,而其實不然。耳屎在保護人的耳朵方面可是擔當著相當重要的角色:

耳屎像哨兵一樣守著外耳道的大門,阻止異物侵入耳朵,保護耳道和鼓膜。當空氣中的塵埃侵入寶寶的耳道時,耳屎就能把它們粘住,保持外耳道的清潔;如果有小飛蟲飛進寶寶的耳道,一旦嚐到苦苦的耳屎,也馬上就會“逃之夭夭”。

同時,耳屎還能起到“消聲器”的作用。人之所以能夠聽到各種聲音,是靠外界各種不同的聲波傳進耳朵,引起鼓膜振動所致。但如果聲波過強,如打雷、爆炸等, 鼓膜會因之而受到劇烈震動,容易招致損傷,時間一長,聽力就會下降。而耳屎則可以像消聲器那樣減低聲波的衝擊,以保護鼓膜,進而保護聽力。由於寶寶的聽力 還處於發育階段,所以耳屎的這種保護作用顯得尤為重要。

此外,耳屎具有一定的油膩性。假如寶寶在洗澡時,不小心水流進耳中,耳屎就可以發揮“水來土掩”的作用,防止髒水的侵襲,進而防止可能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如外耳道炎、中耳炎的發生。

◎如何給新生兒掏耳屎?

洗淨雙手,用濕布將寶寶外耳道(耳洞之外的部分)擦拭乾淨;用乾淨的棉花棒插入寶寶耳朵不超過一厘米處,輕輕旋轉,即可吸乾粘液、清除穢物。

新生兒高燒如何護理?



新生寶寶一不注意竟然發燒了,怎麼辦?而且寶寶高燒不退怎麼辦?小編來告訴你,新生兒高燒如何護理吧!



家長應對新生兒寶寶的發熱進行初步評估,即區別發熱是環境因素所致還是疾病因素所致。其次,選用好而安全退熱的方法。

新生兒發熱的環境因素

實際生活中由於環境因素引起新生兒寶寶發熱最常見的原因是保溫過度:如衣著過多、捂被過多。尤其是當室內環境溫度接近30℃時,若母親乳汁分泌不足,新生 兒乳汁攝入減少就可引起新生兒脫水而致寶寶出現發熱。此種因素引起的發熱,寶寶表現為煩躁、哭鬧、周身皮膚潮紅、手足發燙和尿少。遇到此種情況所致的發 熱,家長不必驚慌。經適當降低環境溫度(新生兒居住室溫以22-25℃時為宜),鬆開被包或多補充水分後,寶寶體溫便可降至正常。

新生兒發熱的疾病因素

若新生兒寶寶發熱時伴隨有反應轉差,面色蒼白,食慾減退,手足發涼,這就是疾病因素引起的發熱,家長應理性處理,最好是及時送醫院查看。轉送途中,寶寶須 少包裹,頭部可枕冷水袋。當體溫超過39℃時可先在家中給予溫水浴或溫水擦浴,水溫為33℃-35℃,擦浴部位為前額、四肢、腹股溝及腋下。忌用酒精擦 浴,防止體溫急劇下降,甚至低於35℃,反而造成不良影響。

好而安全的退熱方法

一般寶寶發燒在38度以下建議物理降溫:1、多通風,注意散熱。保持室內溫度在21℃~23℃;2、讓患兒臥床休息,多睡覺,保證充足的睡眠可益於疾病的 恢復。敞開包被或脫去過多的衣服,衣著寬大,忌用棉被包裹;3、給患兒頻頻餵溫開水或維c果汁,一晚250毫升。4、用冰袋敷額頭。5、高燒你可以用酒精 檫寶寶關節處、洗個溫水澡,將患兒置於比體溫低4℃~6℃的溫水中浸浴5~10分鐘,然後用大毛巾將全身擦乾並輕輕按摩皮膚至發紅為止;還可用 32℃~34℃的溫水,以大人手腕內側皮膚不燙為宜,給患兒洗澡,重點擦洗前額、頸部、腋窩、腹股溝及四肢,整個擦浴時間10~15分鐘,直至患兒體溫降 到38℃便可等),這種物理降溫法效果很好。

想要讓寶寶學會獨睡千萬別急求成



寶寶學會自己睡覺是他學會獨立的關鍵一步。可是現在還是有很多寶寶到一定年紀了還是喜歡跟父母一起睡,那究竟要怎麼讓孩子學會自己獨睡呢?



分床睡越早越好

專家表示,許多孩子不能擺脫對父母的依賴自己獨立睡覺,一方面是他們從小習慣在大人的愛撫中入睡;另一方面與孩子害怕孤獨、黑暗的恐懼心理有關。

專家表示,如果家長傾向於與孩子分床睡,越早分床越好。不希望分床睡的家長,要注意不要讓孩子養成不良習慣,如摸著媽媽的耳朵才能睡著等,這樣會讓孩子產生更大的依賴感。

獨睡要循序漸進

專家表示,可以試著從不同方面來解決孩子分床睡的問題,如佈置一個孩子特別喜歡的環境,並告訴他:“你上幼兒園是個大孩子了,以後這就是你一個人的房間 了,你可以在這裡做許多自己想做的事。”同時,將兩個房間的門都打開,並且告訴他:“爸爸媽媽就在你身邊,你一叫我們就能聽見。”如果孩子害怕,可以在分 床初期陪他一會兒,讓他心情放鬆。

專家強調,讓孩子分床避免選擇冬季,以免孩子著涼。不能急於求成,讓孩子產生恐懼心理就難以克服了,要讓孩子慢慢適應。剛剛分開時,孩子可能會找各種理由喊大人,大人不能因為孩子的吵鬧而心軟接納孩子同睡的要求,時間長了,好習慣就自然養成。

孩子聰明的幾種預兆


導語:在出生時,聰明的孩子可能要比其他孩子更機警。有些孩子從一開始就能獨自把頭抬高一會兒,彷彿在環顧四周,對生活有強烈的好奇心。

一個感覺敏銳、反應迅速的嬰兒常常很聰明。在你抱他時,你會感覺到這一點。如果他似乎避開某個東西,那就表明他能區分什麼是讓他感到愉快的,什麼不是,這也就是心理活動的開始。嬰兒越敏感,也就越容易得到滿足。

孩子笑得越早,聰明的可能性就越大。儘管這不是完全可信的跡象,但它是個像徵。很早就開始笑的嬰兒常常會成為聰明活潑的兒童。

非常聰明的兒童在出生時常常大一些、重一些,但也不盡然。理由是:大一些的健康的嬰兒更有可能是由那些懷孕時得到良好營養和關照的母親生的。這些母親也更 可能在家中給予她們的寶寶最好的教育和幫助,這在後來的智力測驗中會表現出來。較重的嬰兒也可能在生活中有心理上的優勢,有較好的身體素質,因而有理由比 其他孩子更快活。

例如,他們每次可以吃更多的食物,因而不需頻繁地餵養,可以把精力轉向更多的智力活動方面。此外,父母因不必忙於給孩子餵食和清洗,會認為孩子可能是社會 型的人,於是就可以對他採取不同的做法。因此,從一出生起,與較輕的孩子相比,較重、較吸引人的孩子可能會發現他們處在一個愉快的、情感上得到支持的世界 裡,就會以許多方式利用這種最初的好運氣。

新生兒身上不同能力的發展速度是不同的。儘管這些能力之間有某些關聯,但是根據一兩種已測出的能力的發展來判斷其他能力的發展是難以做到的。嬰兒的某些技 能與其身體發育狀況有關,有些與經驗有關,而有些與兩者都相關。在設法判斷孩子聰明與否的早期跡象時,要把他作為一個完整的人來看。

總而言之,聰明兒童在發展中各個方面都超前,在父母的幫助下,他們有可能保持住這一優勢。

嬰儿期的孩子最聰明?

你知道嗎?孩子在嬰儿期大腦最聰明。

剛出生的嬰兒,其大腦具有驚人的吸收能力。以“兒童之家”而聞名於世的意大利著名幼兒教育家蒙苔梭利女士,把它稱之為“胎生的吸收精神”。她說:“嬰兒在其降生的環境中接受各種感官刺激,形成與這個環境相應的素質。

隨之,這種成人已經失去了的、可以與上帝的創造力相比擬的非凡能力,便將迅速消失。”

可以這樣說:越是接近零歲,這種吸收能力就越強。與零歲至兩歲的孩子相比,成人是無論如何也無法與之相提並論的。

然而,如果父母們對大腦的這種可稱為天才的吸收能力產生作用的時期一無所知,在這一特殊時期裡,不給予教育性的刺激,那麼嬰兒的大腦將得不到出色的發展, 相反會迅速失去吸收能力,轉變成劣質的頭腦,即使以後再給予多麼優良的教育性刺激,也無法恢復這種吸收能力的功能了,培養聰明頭腦便成為非常困難的事情。

零歲至三歲的孩子所具有的吸收能力實在是天才性的。無論難易程度如何,他們對所給予的教育性刺激都能理解、接受;與此同時,他們不僅能記憶進入大腦的知識,而且記憶的圖像之清晰勝過高清晰度的計算機。

在這一時期裡輸入的信息,會原原本本地留存於人的深層意識——潛在意識中。進入這一層次的知識,將具有高度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判斷能力,如同精密的計算機一樣。

嬰兒從周圍人的說話聲中記憶語言並開始說話,實際上靠的並不是單純的記憶,而是依賴於成人所不具備的這種出色的處理能力。這是任何一個嬰兒都具備的能力,這種能力的確是天才性的。

大腦的基本模型於嬰兒六個月時完成。

在這之前,人們一直認為嬰兒的大腦裡有一個特殊的裝置(它與周圍環境的作用沒有關係),可以使嬰兒自然地獲得語言、自然地會說話。

在嬰兒的頭腦裡,的確天生就有一個黑猩猩以及其他動物所不具備的絕妙的語言獲得裝置。過去人們錯誤地認為,這個裝置與周圍的環境作用無關;然而,我們現在必須知道,大腦的功能是在接受了外界的刺激之後才得以發展起來的。

讓我們從嬰兒出生那天開始,就用豐富的語言對他說話吧。這樣,這個吸收能力極高的大腦就會把語言吸收進去,並且一點一點地積攢起來。不久,當他開始說話時,便會成為一個詞彙量相當豐富的嬰兒。

嬰兒並不是在理解之後再記憶語言的。最初,他僅僅是把語言當做一種聲音存入其潛在的意識之中。當嬰兒的理解力逐漸增強之後,那些儲存在潛意識裡的、在此之 前還不懂的語言的含義就會一下子明白起來;而且,由於這種高度的語言處理能力是成人所未及的,因此才兩歲的孩子就竟然會不知不覺地運用很難的文法,在大人 眼裡儼然是個優秀的語言學家。

然而,人們往往不知道上面這個事實,以為孩子自然而然地就會說話。

有的母親很慶幸自己有個不吵不鬧的小寶寶,認為這樣很省事。但是,如果在嬰兒出生後,不對他做任何有益的事情,只是讓他安靜地躺在那兒,那麼很可能到了兩 歲甚至三歲,他都還不會說話,成為一個發育遲緩的孩子。嬰兒一下子從天才的寶座上跌下來,變成了凡童,想要再讓他返回到天才的位置上去已經是不可能的事 了。

嬰兒在出生後的僅僅六個月的時間裡,就因周圍親人的放任自流而發生了這樣大的變化。孩子正是由於在這個時期裡受到父母的錯誤對待,從而失去了自己與生俱來 的天才素質。在這一時期裡,不可以什麼都不做地讓嬰兒寂寞地度過每一天。你對他有多少付出,就會得到多少回報,優質的投資將使你獲得一個擁有驚人素質的超 常兒。

開發嬰兒大腦的六字訣

神經學家的研究發現:兒童早期經歷可極大地影響腦部複雜的神經網絡結構,即人類大腦的實際結構是由生後的早期經歷而不僅是由遺傳決定的。

美國科學家利用掃描觀察到孩子出生後,隨著視覺、聽覺、觸覺等的信號刺激,腦神經細胞之間迅速建立了廣泛的聯繫。另外,觀察發現,視覺可以說是大腦發育的 起點,在嬰兒生後幾分鐘內,當媽媽緊緊注視著嬰兒的時候,嬰兒滴溜溜轉動的眼睛突然停止轉動,一瞬間只朝著媽媽的臉寵,這時孩子視網膜上的一個神經細胞就 與其大腦皮層的另一個神經細胞聯繫起來,此時媽媽面部的影像已在嬰兒的大腦中留下持久的記憶。

聽覺同樣如此。3個月時,嬰兒視覺皮層的細胞聯繫達到最高峰。2歲內,大腦的每個神經細胞都與大約一萬個其他細胞相連,每秒鐘能向相鄰的細胞發送一百個以上的信息。

科學家們用貓和鼠做實驗證明:如果出生後把它們立即放入一個極單調的環境中,它們的大腦皮層就會萎縮,腦重量減輕,神經細胞之間的聯繫也明顯減少。研究發 現,被嚴重忽視的孩子,其腦部掃描圖中負責情感依附的大腦區域根本沒有得到適當的發育。3歲以後,大腦停止發育。雖然這並不意味著大腦發育的過程完全停 止,但此時大腦本身的複雜性與豐富性已基本定型。

平時一些自然而又簡單的動作,如:摟抱、輕拍、對視和對話,都會刺激孩子的成長,玩藏貓貓這類簡單的遊戲則可引導孩子學會如何面對面溝通。

聰明的父母對孩子大腦早期開發十分關注,他們善用孩子天生的好奇心,開動他們天生的學習機器。早期教育的精髓並非是灌輸各種知識,而是聆聽、指導孩子認識 真實的世界,包括學習和媽媽說再見,和別人友好相處,勇敢地探索周圍環境,所有這些支持性關愛與護理都能使人類大腦的結構得到健康發展。



聰明孩子的20種表現

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霍華德-加德納通過研究認為,人的基本智能可分為八種類型,即語言智能、邏輯數理智能、音樂智能、空間智能、運動智能、人際關係智 能、自省智能和自然觀察智能。對於兒童來說,這些智能並不是時刻都能體現出來的。因此,這就需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全面、細心地觀察孩子各方面的表現, 從而挖掘出他的智力潛能,並適時地加以引導。

下面,我們為家長們列出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20種表現。千萬別忽視這些表現,因為,它們正是孩子潛在智能的體現。

1.善於用語言描述所聽到的各種聲響;

2.常給孩子讀的故事,如果你更換了裡面的某個詞,孩子就會說讀錯了,並加以糾正;

3.喜歡給別人講故事,而且講得繪聲繪色;

4.喜歡提些怪問題,比如人為什麼不會飛等等;

5.喜歡把玩具分門別類,按大小或顏色放在一起;

6.喜歡伴隨著樂器的彈奏唱歌;

7.喜歡傾聽各種樂器發出的聲響,並能根據聲響準確地判斷出是什麼樂器;

8.能準確地記憶電視裡經常播放的樂曲;

9.善於辨別方向,極少迷路;

10.乘車時,對經過的站名或路標記得清清楚楚,並向你提起什麼時候曾經來過這個地方;

11.喜歡東寫西畫,形象逼真地勾勒各種物體;

12.喜歡自己動手,很多東西一學就會;

13.特別喜歡模仿戲劇或電影人物的動作或道白;

14.善於體察父母的心情,領會父母的憂與樂;

15.落落大方,懂禮貌;

16.看見生人時會說“他好像某某人”之類的話;

17.善於把行為和感情聯繫起來,比如孩子可能會說:“我生氣了才這樣幹的。”;

18.善於判斷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

19.善於辨別出物體之間的微小差異;

20.喜歡擺弄花草、逗弄小動物,而對一般的玩具興趣不大。

■測試分析:

如果孩子在第1、2、3條表現突出,可能具有語言才能;

如果4、5條表現突出,說明有邏輯和數理方面的天賦;

如果6、7、8條表現突出,可能是個音樂苗子;

如果9、10、11條表現突出,說明有豐富的空間想像能力;

如果12、13條表現突出,可能具有較高的身體-運動智力;

如果14、15、16條表現突出,孩子在人際關係方面的智力較好;

如果17、18條表現突出,說明孩子有著良好的自我認識能力;

如果19、20條表現突出,孩子的自然觀察能力明顯地具有優勢

寶寶斷奶的同時生病了該怎麼處理?



一般寶寶到一周歲左右,媽媽就會給寶寶斷奶了,可是要是斷奶的時候正巧碰上寶寶生病怎麼辦呢?如果媽媽繼續給寶寶餵養母乳就會前功盡棄,不給寶寶餵養母乳的話又於心不忍。那要怎麼辦呢?



斷奶竟然是寶寶抵抗力下降的原因

我們知道,母乳中含有母體的免疫分子,寶寶通過吃母乳得到媽媽的部分免疫功能,無形中提高了自己的抵抗力,因此寶寶在吃母乳期間,,所以不容易生病。

斷奶是寶寶人生的一個重大的轉折點。寶寶的飲食從母乳過渡到配方奶和輔食混合餵養。母乳和配方奶是天壤之別的兩種食物,寶寶在斷奶的第一周內,會抗拒配方 奶等母乳替代品。這一時期寶寶吃的少,是生病的一個原因。另外,母乳中的免疫物質及其他未知的神奇物質漸漸被代謝掉,寶寶的抵抗力有所下降,也是寶寶生病 的另一個原因。

tips:寶寶為什麼拒絕配方奶?

寶寶拒絕配方奶的真正原因,因為寶寶年幼不會說話,我們並不真正的清楚,家長為了能讓寶寶喝上配方奶想出的辦法大多都和寶寶的意願違拗,比如分散寶寶的注意力,誘引寶寶喝上一口,在寶寶看來自己不喜歡喝的東西被灌了進去,不舒服的感覺留在心裡,會更加排斥配方奶。

不過,90%以上的寶寶能夠接受從母乳到配方奶改變的這個挑戰,順利進入人工餵養階段。

斷奶時寶寶生病了,請繼續母乳喂養

斷奶時,如果寶寶生病了,我的意見是繼續母乳喂養,幫助寶寶渡過難關。這一時期,寶寶除了需要營養外,更需要心理上的照顧,媽媽的關愛會讓寶寶更有信心面對疾病。

如果實在沒有條件繼續母乳喂養,必須斷奶的話,就要精心的照看寶寶。除了添加適齡階段的配方配方奶外,若是到了可以添加輔食的階段,輔食的選擇要精細,少量多餐,不可一次讓寶寶吃太多,避免消化不良,導致疾病加重。

寶寶生病多分為兩種情況:

1.寶寶發燒,就要多餵水,避免脫水,可以通過物理降溫或藥物把體溫控制在38度以下,避免驚厥發生。體溫過高要及時看醫生。

2.寶寶胃腸道出現問題,可以吃一些益生菌等改善調理腸道功能。觀察24小時,寶寶依然不能恢復正常,就要及時帶寶寶上醫院進行檢查。

4招幫助寶寶度過斷奶期

1.選擇斷奶的季節。一般春季比較合適。夏天天氣炎熱,此時斷奶,寶寶容易上火。冬天天氣寒冷,此時斷奶,寶寶容易生病。春秋兩季,蔬菜、水果相對豐富,添加輔食寶寶也更容易接受。

2.選擇斷奶的時機。一般要寶寶持續一月以上不生病的情況下斷奶。若寶寶身體不適,可以推後斷奶,或者可以逐步減少母乳喂養的時間,加大配方奶的餵養比例。

3.寶寶先適應奶瓶。最好先讓寶寶先接受奶瓶,比如用奶瓶喝水和吃母乳,一般過渡一月以上比較好。

4.媽媽暫時離開。母親暫時離開寶寶3~5天比較利於斷奶,若寶寶情緒起伏過大,媽媽宜陪伴身邊,加以安慰,不可讓寶寶有太大的分離焦慮症。

斷奶後寶寶還要喝奶嗎?

斷奶後,寶寶應該終身喝奶。在寶寶三歲前應以配方奶為主,盡量不選擇鮮奶,儘管鮮奶新鮮有營養,但鮮奶中的蛋白質不易吸收,影響鈣在腸道的吸收。

父母給寶寶喝果汁的三種錯誤方式



眾所周知給寶寶喝果汁很有好處,有些寶寶不喜歡吃蔬菜,但是大部分的寶寶都愛喝果汁。可是在平時準媽媽對給寶寶選擇果汁卻有了誤區,結果寶寶越喝反而身體變差了。現在樂貝小編總結了父母給寶寶喝果汁的三種錯誤方式。



錯誤方式一

直接給寶寶喝鮮榨果汁

錯誤做法:許多媽媽直接榨好水果就給寶寶飲用,以為這樣味道濃郁、夠新鮮,但這樣卻容易引起寶寶腹瀉或者便秘。

正確做法:給小寶寶喝果汁的時候,建議果汁和水用1:2甚至是1:3的比例稀釋,如果寶寶喝完果汁後,大便沒有明顯的變化,那麼可以逐漸由淡到濃,改為1:1或者2:1。

另外,鮮榨果汁中大部分的膳食纖維和部分鈣、鎂等礦物質會保留在果渣當中,媽媽不妨將榨汁後的固體殘渣也給寶寶吃。

錯誤方式二

用反季水果榨汁

錯誤做法:媽媽們有時候會選擇一些不當季的水果榨汁給寶寶喝,理由只是因為寶寶喜歡,這樣也是不健康的。

正確做法:父母如果diy果汁,不必刻意以維生素含量的高低作為選擇水果的標準,對寶寶而言,新鮮的時令水果才是最好的選擇。

錯誤方式三

用果汁飲料代替果汁

錯誤做法:市面上有各種“選用新鮮水果製成”的果汁飲料,美其名曰100%純果汁。

媽媽們要知道,一般來說,果汁飲料的原果汁含量只有10%-20%,其他的主要成分是水、糖、香精、色素,甚至會有媽咪們不知道的食品添加劑。

正確做法:專家建議,2歲以下的寶寶不要飲用任何含有人工合成添加劑的果汁飲料。果汁飲料的營養成分遠遠比不上自家鮮榨的果汁,還不如直接讓寶寶吃應季的新鮮水果。

爸爸九大秘訣巧贏BB“芳心”



準爸爸照顧起寶寶來通常都是手足無措,但是準爸爸與寶寶的交流互動是可以很好的決定寶寶以後的智力與交際水平。那要用什麼方法才能讓寶寶愛上跟準爸爸相處呢?



對於年輕的爸爸來說,小寶寶的出生無疑給生活帶來了無窮無盡的樂趣。但是有時爸爸從媽媽懷裡抱過來平時難得一抱的寶寶。誰料寶寶的臉立刻"晴轉雷陣雨",一下子哭得聲淚俱下,一回到媽媽懷裡就又陽光燦爛。寶寶為什麼拒絕和爸爸親近呢?

在嬰兒的發展中,媽媽往往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這是因為媽媽是嬰兒一切生理需要的滿足者,通常也是嬰兒與客觀世界接觸的"中間人"。而與媽媽相比,爸爸的粗心使他們主動減少了與寶寶親近的次數。要改變這種情形,爸爸應試著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個秘訣:就是把自己也變成孩子

父母是否擁有一顆童心,是非常重要的。童心未泯,才能拋開“大人”、“父母”等身份。當你接納了孩子,孩子才有可能接納你。

第二個秘訣:和孩子密切相處。

要了解孩子,要多跟孩子接觸,從他們的語言及行為中了解他們的想法,喜好、內在需要。

第三個秘訣:注意孩子的反應與態度。

現代父母由於工作忙碌,在和孩子說話時,常常會急著表示自己的意見和指示,期望孩子乖乖照自己的話做,最好不要有意見。所以,往往沒有很仔細地把孩子的話聽完,孩子感覺與父母溝通不舒服,代溝必然越來越深。

第四個秘訣:體會孩子的感受。

當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與好朋友或心愛的寵物分離時,他細膩的小心靈會難過半天。父母卻只是一是一味地告訴他“沒關係,堅強一點”,“這沒什麼好難的”, 會讓孩子覺得父母一點都不能體會他的感受,若父母說:“你很難過吧?我要是你也會有這種感受的。”相信會有截然不同的效果。

第五個秘訣:了解孩子的發展程度。

如果父母盡說些孩子無法理解的話,或提出一些孩子達不到的要示,相信不但孩子覺得辛苦、壓力大,親子間對話也勢必難以搭得上線。

第六個秘訣:回答孩子的問話。

孩子提出問題時,應先了解其真正含意,並針對孩子的需要做回答。例如孩子問:“媽媽,你要不要去買菜?”這個問題的真正意義其實是:“媽媽,我想跟你一起去買菜。”假如你知道孩子的真正目的,就可以說:“是啊!你要不要一起去?”孩子聽了必定會很高興。

此外,對於孩子所提的知識性問題,父母也要慎重回答,或帶著孩子一起尋找答案,這樣,孩子以後不論碰到什麼問題,都會主動向父母詢問。

第七個秘訣:避免用負面意義的說話語氣。

不能用“我命令你……”、“我警告你……”,“你最好趕快……”“限你在五秒鐘內……”、“我數到一、二、三……否則……、”“你應該……”,“你真 笨”、“你好環”、“你太讓我失望了”、“不可以……”等帶有指揮、命令、警告、威脅、責備、謾罵、拒絕等負面意義的說話語氣。

第八個秘訣:經常變換新鮮的話題。

這樣能引起孩子的興趣,例如:“你猜猜看今天我發生了什麼事?”“你知不知道為什麼小孩子最喜歡恐龍?”“如果有一天,太​​空人真的不到地球……”等問題,相信會比“今天過得好不好?”“快樂不快樂”更吸孩子。

第九個秘訣:充實孩子的生活經驗。

親子對談的題材,往往來自生活之中,因此培養孩子一顆敏銳、好奇的心是很重要的。父母可以帶領孩子觀察身邊的各種事物,如一花一草一木,路上車子的顏色、造型、品牌,街上行人的穿著打扮、說話內容、百貨櫥窗、林林總總,都可以為談話的素材,孩子的觀察力會自然而然地提高。

五種情況,別給新生兒洗澡



在日常生活中,媽媽們都希望自己的寶寶幹乾淨淨的。如果寶寶玩耍弄髒了,就會擔心有細菌什麼的,所以每天都會給寶寶洗澡,這漸漸的成為媽媽們的習慣。但是,媽媽們知道嗎?有5大情況千萬不能給寶寶洗澡哦!小編匯總了一下不能給寶寶洗澡的5大情況,希望能給媽媽們帶來幫助。



◎一、打預防針後

①寶寶小的時候都需要定期接種各種疫苗,這個時候大人們需要注意接種疫苗後接種部位會有個微創口,如果那個微創口接觸到不干淨的水可能會造成接種部位產生 紅腫的情況出現。然而寶寶在任何疫苗接種後都可能引起寶寶們接種部位的紅腫硬結,如果接種疫苗後就幫寶寶洗澡的話,萬一接觸到不干淨的水,感染了接種部 位,一旦出現紅腫反應就不好區分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如果是因為接觸不干淨水造成的,卻沒有註意好,對寶寶的健康會造成不良影響和後果。

②一般情況下,寶寶在預防接種4-6小時後,有部分寶寶會出現哭鬧,煩躁不安,發熱等全身症狀。有時候而給寶寶洗澡,會因為水溫不當或者寶寶著涼了也會出 現苦惱、煩躁不安或者發熱這些症狀,這樣也有可能會加重接種的不良反應。所以為了寶寶的健康著想,接種疫苗後不要給寶寶洗澡。

小編提示:寶寶在接種疫苗後,會出現一系列的不良反應,例如出現紅腫,寶寶哭鬧等。但是,寶寶也有可能是因為洗澡而起這些症狀,為了更好的區分寶寶不適的情況,小編還是認為,接種疫苗後不要給寶寶洗澡。

◎二、頻繁嘔吐時

如果遇到寶寶頻繁嘔吐的時候,暫時不要給寶寶進行洗澡。因為幫幫寶寶洗澡時難免會搬動寶寶,這樣會使嘔吐加劇,不注意時還會造成嘔吐物誤吸等情況。為了寶寶的健康安全著想,當寶寶頻繁嘔吐的時候注意不要給寶寶洗澡。

小編提示:寶寶頻繁嘔吐時,是不適合隨意搬動寶寶的,這樣會加劇寶寶自身的運動,導致寶寶嘔吐更加嚴重,而且在寶寶被搬動時,有可能導致嘔吐物誤吸,對寶寶的健康有很大的影響,小編強烈贊同頻繁嘔吐時不要給寶寶洗澡的觀點。

◎三、發熱或熱退48小時內

當寶寶發熱或熱退48小時以內​​不建議洗澡。給發熱的寶寶洗澡,很容易使寶寶出現寒戰,甚至有的還會發生驚​​厥;不恰當的洗澡有時會使皮膚毛孔關閉導 致體溫更高,加重病情;有時又會使全身皮膚毛細血管擴張充血,致使寶寶身體的主要臟器供血不足。另外,發熱後寶寶的抵抗力極差,馬上洗澡很容易遭受風寒引 起再次發熱,或者發熱更加嚴重,故主張熱退48小時後才給寶寶洗澡。

小編提示:寶寶的發熱有可能是因為著涼引起的,發熱的寶寶身體提抗力極為差,如果在這個時候給寶寶洗澡,寶寶萬一再一次著涼了,就會加重病情。退熱後的 48小時內,寶寶的體質也還沒有完全恢復好,如果在洗澡時不小心再次著涼,會引起再度發熱。所以最好是等寶寶完全康復後,抵抗力提高了再給寶寶洗澡比較 好。

◎四、皮膚損害時

當寶寶發生皮膚損害時不宜洗澡。寶寶有皮膚損害,諸如膿皰瘡、癤腫、燙傷、外傷等,這時不宜洗澡。因為皮膚損害的局部會有創面,洗澡會使創面擴散或受污 染。而且如果在寶寶皮膚有損害的情況相愛洗澡,萬一遇到不干淨的水,會加重寶寶皮膚的損害程度,或者引發一系列不必要的並發症。在皮膚損害時不要給寶寶進 行洗澡。

小編提示:皮膚損害時如果接觸到不干淨的水就會引起發炎等狀況,寶寶的皮膚比較脆弱,為了避免加重寶寶皮膚損害程度,在有皮膚損害的情況下,不要給寶寶洗澡是最好的選擇。

◎五、餵奶後

餵奶後不應馬上洗澡。餵奶後馬上洗澡,會使較多的血液流向被熱水刺激後擴張的表皮血管,而腹腔血液供應相對減少,這樣會影響寶寶的消化功能。其次由於餵奶後寶寶的胃呈擴張狀態,馬上洗澡也容易引起嘔吐。所以洗澡通常應在餵奶後1~2小時進行為宜。

小編提示:眾所周知,就算是成年人在吃飽飯後立刻洗澡都會對腸胃不好,更何況是寶寶呢?寶寶的腸胃功能還沒健全,所以在餵奶後,不要給寶寶進行洗澡。

八種睡相告訴你寶寶的健康


寶寶睡覺的正常狀態應該是安靜的,呼吸均勻、神情舒適。除此以外的任何表現,都應該是事出有因。睡前睡後,當寶寶出現種種讓人擔心的表現時,許多父母最關 心的問題就是:“這是正常的嗎?別的孩子是什麼樣兒?”那麼,寶寶睡前睡後的種種反常表現,究竟預示著什麼呢?有哪些健康隱患,又如何處理和預防呢?針對 寶寶容易出現的8種睡相,做一個全方位的健康分析。

睡相1

睡覺前煩躁,入睡後易驚醒,面紅,呼吸急促,脈搏增快,甚至超過110次/分鐘。但這樣的情況多發生在夜間,白天睡覺則很少發生這樣的情況。

健康隱患:這很可能預示著寶寶即將要發燒。

應對措施:細心觀察寶寶是否有感冒流鼻涕、打噴嚏、腹瀉等症狀。給寶寶喝大量的純淨溫水。如果發現寶寶已經發燒了,可以用消毒棉蘸稀釋酒精,為寶寶擦拭身體進行物理降溫。

睡相2

睡覺時哭鬧不停,還不時蹬被子、搖頭抓耳,小臉發紅,體溫稍高。

健康隱患:寶寶可能是患了濕疹或中耳炎。

應對措施:及時檢查寶寶的耳道有無紅腫現象,皮膚是否出現紅點,如果有的話,及時送寶寶去醫院診治。

睡相3

睡覺後不斷地咀嚼、磨牙。

健康隱患:寶寶可能是得了蛔蟲病,或是消化不良。

應對措施:可以去醫院檢查一下,如果是蛔蟲病可用寶寶專用的驅蟲藥驅除;應該合理安排寶寶的飲食,不要一次給寶寶餵得太多,吃得過飽會增加寶寶的腸胃負擔,造成消化不良。

睡相4

睡著時四肢偶爾抖動,好像抽筋了一樣。

健康隱患:可能寶寶過度疲勞,或受了過強的刺激、驚嚇。

應對措施:避免讓寶寶在白天長時間玩耍,或是室外活動過多。不要讓大人嚇唬寶寶,講恐怖故事,或是突然做一些動作故意嚇唬寶寶玩。

睡相5

睡著後手指或腳趾抽動,且有些許腫脹。

健康隱患:蚊蟲叮咬,或纖維物纏住。

應對措施:檢查一下是否有蚊蟲叮咬的痕跡,如有應該立即為寶寶塗上專用藥膏,防止感染;如沒有,檢查一下手指或腳趾是否有小絲線、頭髮等纏著。

睡相6

睡得不沉穩,翻來覆去,經常翻動身體。

健康隱患:消化不良,寶寶身體太熱,也很可能是在發燒。

應對措施:晚上睡前不要讓寶寶吃太多東西,不要讓寶寶穿著厚衣服睡覺:家長應避免給孩子蓋過厚被子、睡覺前吃得過飽。

睡相7

經常在睡著後突然大聲啼哭。

健康隱患:這在醫學上稱為寶寶“夜間驚恐症”。

應對措施:一般是由於白天受到不良刺激,如驚恐等引起的。所以,父母平時不要嚇唬寶寶,讓寶寶在白天保持情緒平和。

睡相8

睡不踏實,老是醒來,哭一陣才睡。

健康隱患:很可能是寶寶腸胃循環紊亂。

應對措施:特別留意寶寶有沒有腹瀉、嘔吐,或進食不規律的現象。如果有,應該盡快帶寶寶去醫院診治。

【10種最糟的睡覺方式】

媽媽們你曾經讓寶寶用這樣的睡覺方式嗎?


爸媽都希望寶寶每天都能擁有好睡眠,可是如果不注意睡眠方式,就有可能影響寶寶的生長發育及健康哦。


對小寶寶來說,睡眠直接影響著身體健康和生長發育,因為寶寶在睡眠中,體內會分泌出一定的生長激素,能夠促使寶寶長高、長壯。如果寶寶睡眠情況不好,生長激素分泌就會減少,進而影響寶寶發育,因此每天都能擁有好睡眠,對寶寶來說非常重要。

不過,有10種常見的寶寶睡眠方式是不適宜的,家長最好盡量避免。


寶寶不適宜的睡覺方式:
1含著乳頭睡覺
含著乳頭睡覺,寶寶醒了之後又會吮吸乳頭喝奶。這種沒有規律的進食方式,容易使寶寶的胃腸功能紊亂而發生消化不良;此外,也可能使寶寶呼吸不順,導致睡眠不安,甚至可能引起窒息;而且還會影響寶寶牙床的正常發育,易產生蛀牙。

2嚇唬寶寶
有時候為了讓寶寶儘快入睡,爸媽會採用嚇唬的方法,例如「如果不睡覺,虎姑婆就會來了」等等。其實,這樣做反而會讓寶寶的神經系統受到強烈刺激,使他無法入睡或者入睡不安穩。再者,寶寶受到驚嚇後,即便是睡著了也有可能會做惡夢,睡眠品質大打折扣。

3寶寶熬夜
有些爸媽有晚睡的習慣,受其影響,寶寶也養成了晚睡、熬夜的習慣。由於生長激素的分泌高峰是在夜間10點~凌晨12點,如果晚睡,寶寶體內生長激素的分泌 勢必減低,未來身高便會受到影響;而且,晚睡的習慣還會造成隔天睡眠不足,影響正常的生活。因此,爸媽應該以身作則,培養寶寶早睡早起的好習慣才健康。

4非要搖晃才入睡
當寶寶哭鬧不願入睡時,有些性急的媽媽往往會把寶寶抱起來搖啊搖、晃啊晃,或者把他放在搖籃裡搖來晃去。其實,用這種方法入睡是有潛在的危險。特別是六個 月之內的小寶寶,由於大腦尚未發育完全,過度搖晃會使寶寶的大腦在顱骨內不斷地晃動,嚴重時造成腦部小血管破裂,顱內出血,輕者智力減低,嚴重者肢體癱 瘓,甚至死亡。即便沒有發生以上情況,也會讓寶寶養成不搖晃就不能入睡的壞習慣。

5寶寶趴睡
寶寶的睡姿是否正確,直接影響其生長發育和身體健康。有些媽媽喜歡讓寶寶趴睡,殊不知這種睡姿並不安全,特別是頸部發育還不夠好的寶寶,因為當口鼻不小心被阻塞時,會引起呼吸困難,甚至窒息而死。

6陪寶寶入睡
有的媽媽喜歡陪寶寶一起睡,長久下來不但容易使寶寶產生「戀母」心理,形成依賴思想,缺乏獨立自主的能力,甚至到了上小學仍要媽媽陪睡;而且,如果媽媽睡姿不好,睡熟後翻身時,不小心壓住小寶寶的臉部,就有可能造成寶寶窒息死亡的悲劇。

7摟著寶寶睡覺
有的媽媽出於母愛,喜歡摟著寶寶睡覺,可是,被摟著的寶寶可能呼吸不到新鮮空氣,而是吸入了媽媽呼出的廢氣,這對寶寶的健康很不利。此外,摟著寶寶睡覺,還會限制了寶寶的自由,以至於難以伸展四肢,影響血液循環和生長發育。

8開大燈睡覺
有的爸媽習慣晚睡,結果寶寶入睡時,還是沒有把燈關掉,甚至開著大燈,這對在同住一室睡覺的小寶寶很不好。寶寶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很差,如果夜間燈火通明,寶寶的睡眠時間就會縮短,影響生長激素的分泌,生長發育也受到抑制。

Monday, June 10, 2013

【你會說話嗎?】



有個婆婆,很會做人。她的兒媳婚後就一起到美國攻讀學位,某天她到美國探看兒媳,發現兒子胖了,媳婦卻瘦了,心疼媳婦,說:「怎麼會瘦成這樣?」

年輕的媳婦一時忍不住,對婆婆吐苦水,抱怨先生對內懶惰不會做家事,對外連認路都會出差池,做什麼錯什麼。

其實,世界上沒有任何婆婆想聽媳婦抱怨兒子。

大部分的婆婆都會忍不住替兒子說話,但是這位現代婆婆很聰明,她聽完媳婦抱怨後,只微笑說出一句話:「可是有一件事他做得最對。」

「什麼事?」「就是娶了妳啊。」媳婦聽了,啞口無言。

有個先生,也很懂得做人。他一工作起來就很賣命,婚後因為公司人事凍結,遇缺不補,使得他的工作越來越繁重,每天都在加班。

新婚的太太知道先生這麼努力,但心裡還是不免犯嘀咕:「真有那麼多事要做嗎?總是很晚才回家,回家到半夜都還掛在網路上開視訊會議?這樣的生活,一點品質也沒有。」

某天,先生本來答應要和她一起吃晚餐的,卻又因為加班臨時取消。

太太一個人在家中生氣,待先生開門回來時,忍不住劈頭一陣牢騷:「今天不加班,公司就會倒嗎?幹嘛把自己弄得這麼累,不能跟老闆說你不能天天加班嗎?」

沒有任何先生,可以忍耐在自己疲憊不堪時被太太潑冷水。

可是,疲倦的他卻溫和的對太太說:「妳知道嗎,我在加班的時候,想妳是我唯一的安慰。」

太太笑得像桃花舞春風一樣,不再為晚餐被放鴿子的事情計較了。

這些都是幽默的智慧。

最高超的幽默術,是在正常人「應該要不高興」的時候,還能夠扭轉氣氛,輕輕的把已經點燃的火藥引信踩熄。

很多人誤以為,當別人生氣時,沉默與忍耐是唯一途徑。

其實沉默與忍耐,常會讓發火的那一方更惱怒,不如學學這些四兩撥千金的說話藝術─一種「做人」的絕妙功夫。

Wednesday, June 5, 2013

【上帝派來的天使】



很久以前,有一個小孩,預備好將要出生。

有一天,他去問上帝:「他們跟我說你明天將要送我去地球,但是我
在那裡將會變的很小而無助,我該怎麼生存呢?」

上帝回答說:「在眾多天使中,我已經為你挑選了一位,她將會等待你並且照顧你。」

「但是……」小孩又說:「我在天堂這裡的時候,什麼事情都不必做,成天只是唱歌和歡笑,而這也是我在這裡唯一要做的,就是快樂就行了。」

上帝說:「你的天使將會每天為你唱歌,而你也會因為感受到你的天使對你的愛而開心!」

小孩說:「那……如果我不懂人類的語言,當他們跟我說話的時候,我要怎麼樣才能聽懂呢?」

上帝說:「這很簡單!你的天使所講的話將會是你所聽過最美麗而甜美的話語,而你的天使會以非常的耐心和愛心,敎你如何說話。」

小孩仰起頭看著上帝說:「如果我想跟你說話的時候,我該怎麼辦呢?」

上帝笑著對小孩說:「你的天使會把你的雙手合在一起,然後教你如何禱告。」

小孩說:「我聽說地球上有許多壞人,那誰來保護我呢?」

上帝用手抱住小孩說:「你的天使會保護你,即使冒著生命危險她也不在乎。」

小孩神情憂傷的說:「但是我還是會很難過,因為我再也沒辦法見到你了。」

上帝抱住小孩:「你的天使會不斷的告訴你關於我的事情,並且教導你歸向我的方法,其實我一直都會在你的身邊。」

在那時,天堂是如此的寧靜,但是地球傳來的聲音已經聽得到了。

小孩子在匆忙中輕聲地問:「噢,我差不多該走了,親愛的上帝,你可以告訴我,我的天使叫什麼名字嗎?」

上帝回答說:「
你的天使叫什麼名字並不重要……你只要叫她——媽咪!」

Sunday, June 2, 2013

【真相:胎寶寶更愛聽準爸爸說話】



懷孕期間,準媽媽往往會情不自禁地和肚子里的小寶寶說話,準爸爸經常會誤以為胎寶寶喜歡聽孕媽媽說話多一些。其實,準爸爸你知道嗎?胎寶寶更喜歡跟你交流。
  
孕媽媽的聲音大多屬于尖細的聲音,聲音傳到子宮,是有衰減的。而準爸爸就相反,聲音大多屬于有磁性的中低音,由于頻率低,更容易被胎寶寶聽到。其實,胎寶寶是更加喜歡聽準爸爸說話的。小編建議,準爸爸應每天對胎寶寶說說話,開發其聽力、智力,培養與胎寶寶的感情。

胎兒的聽覺是如何培養

一般來說,胎寶寶在孕媽懷孕21周,大概懷孕5個月就具有一定的聽力水平。如果準爸爸和孕媽媽多跟胎寶寶說話,他還會分辨你們的聲音。準爸爸們如果想讓胎寶寶知道你的愛,小編認為你們一定要好好鍛煉他們的聽覺喔。
  
1. 用柔和聲音給胎寶寶唱歡快的歌曲
  
準爸爸可以在孕媽媽聊天,臨睡前,只要有時間就可以給胎寶寶哼一些歌曲,讓胎寶寶不斷地聽到準爸爸歌聲,傳遞具體的愛的信息。這是對奠定父子交流的基礎是最有效的方法,對于培養胎寶寶的感受性來說,也是相當重要的。
  

2. 讓胎寶寶多聽輕音樂
  
眾所周知,音樂能影響人們的情緒。而聽著輕音樂的愉快時光,會使和胎寶寶的心里充滿安寧和幸福。準爸爸如果會擅長某一樂器的話,你自己演奏一些輕音樂也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胎寶寶更喜歡聽準爸爸的聲音
  
聲學研究表明:胎寶寶在子宮內最適宜聽中、低頻調的聲音,而準爸爸的說話聲音正是以中、低頻調為主。因此,準爸爸堅持每天對子宮內的胎寶寶講話,最能夠讓胎寶寶熟悉父親的聲音,從而喚起胎寶寶積極的反應,有益于胎寶寶出生后的智力發育及情緒穩定。盡情地說吧!因為人的大腦一生(包括胎兒時期)可以儲存1000萬億個信息單位呢。
  
另外,懷孕期間沒有跟爸爸談話的新生兒常常會有這種情況,即使不熟悉的女性逗樂也會因逗樂而微笑,而爸爸逗樂則反而會哭。這正是孩子從胎寶寶時期到出生后的一段時間里,對男性的聲音不熟悉所造成的。為了消除孩子對男性特別是對準爸爸的不信任感,懷孕5個月后準爸爸應對胎寶寶講話。

準爸爸如何跟胎寶寶說話

1.準爸爸要經常呼喚胎寶寶
  
曾有這樣一個故事,妻子懷孕期間,準爸爸經常向胎寶寶說: “小寶貝,你好嗎?我是你爸爸!”同時撫摩胎寶寶。一直堅持這樣做,他發現后來每當這句話一出現胎寶寶就會興奮地蠕動起來。后來孩子出生后,以后每當他哭鬧時,父親都會說這句話,而每次孩子都能從哭鬧中安定下來。
  
由此可見,準爸爸通過聲音和動作對腹中的胎兒進行呼喚訓練,是一種積極有益的手段。懷孕5個月后,胎寶寶具有辨別各種聲音并能做出相應反應的能力,準爸爸就應該抓住這一時機經常對胎寶寶進 “對話訓練”,也就是“呼喚”。
  

2.每次與胎寶寶對話一定要事先構思
懷孕5個月,胎寶寶不僅能辨別聲音,大腦還在發育,而準爸爸跟胎寶寶的對話內容會影響胎寶寶的大腦發育。準爸爸講授的話題最好事先構思好,先擬定一篇小小的講話稿,稿子的內容可以是一段優美動人的小故事、一首純真的、一首內容淺顯的古詩,也可以談自己的工作及對周圍事物的認識。用詩一般的語言,童話一般的意境,告訴孩子外面的這個美麗新世界。

胎寶寶討厭聽到什么聲音

有喜歡,肯定就伴隨討厭。胎寶寶究竟討厭什么聲音呢?其實,胎寶寶最討厭高音或強烈的聲音。如果讓胎寶寶聽到這種聲音,只會導致胎寶寶身體的緊張。
  
孕媽媽的聲音一般總是比較高,由于胎兒隔著母親的肚皮、脂肪及羊水,所以聽到的高音也會變成低音,但是這對胎寶寶沒有很大的影響,所以并不意味著胎寶寶就討厭準媽媽的聲音,只是相對而言,他更喜歡準爸爸的聲音而已,準媽媽們平時也可以多點跟胎寶寶進行對話
  
小編建議孕媽媽出外切勿到嘈雜的地方;胎寶寶最討厭聽到嘈雜的聲音了,KTV以及歌舞廳等吵鬧的場所,孕媽媽盡量少待。在家里播放音樂的時候,不要經常播放搖滾、敲擊等嘈雜的樂曲,因為這樣會讓胎寶寶在肚子里感到不安。播放莫扎特的音樂效果會更好哦,寶寶出生以后會更加聰明呢。